查看原文
其他

彭建国 | 《湖南通道本地话》调查笔记

彭建国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2022-05-19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中国濒危语言志》是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标志性成果,得到国家出版基金支持,荣获中国出版集团2019年度中版好书。这套书详尽记录有关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及各种口头语料,包括歌谣、故事等,并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保存和展示。同时,收录语言中的文化词,并配以相关的图片。

今特刊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彭建国所著的《湖南通道本地话》的调查笔记,以飨读者。


《中国濒危语言志》

曹志耘 总主编



《湖南通道本地话》

调查笔记




文 | 彭建国


第一次接触本地人与本地话是在2002年,当时我面临硕士论文开题,于是去找导师湖南师范大学鲍厚星教授商量。鲍老师说,湘西南的汉语方言研究还处于薄弱环节,而且那里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长期接触,必定会有许多值得挖掘的语言现象。老师建议我克服困难,争取搞好一个点的方言调查。我决定从查阅怀化地区各县市地方志着手。结果在查阅地方志的过程中,发现1999年出版的《通道县志》中介绍了一种“特殊方言”,县志称之为“洛岩话”


县志认为这种方言既不同于汉语方言,也与侗语主体方言有较大的差别它的语音系统与下乡话接近,但与侗语主体方言有区别,所以洛岩话与陇城话、播阳话不能通话,与下乡话通话也有相当大的障碍。但洛岩话在通道有其特殊地位,因为在使用侗语主体方言地区的歌词和款词中,为了文雅和押韵的需要而借用了洛岩话中的许多古语词,这些借词在语音上也基本保留了洛岩话的原貌。


这段材料让我对这种语言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这不就是活生生的语言接触的典型案例吗?我当即决定以这个语言作为个案研究。之后经过简单的准备,我踏上了首次调查的道路。当时的交通并不方便,我需要从长沙坐八九个小时的火车到怀化,等上几个小时,再坐上通往广西的慢车,到了通道县溪站下车,再坐上去往县城的客车。因为是从《通道县志》里了解到的信息,我径直找到县志办。县志办的同志非常热情,帮我查找各种资料,并告诉我他们县民委有一位叫杨锡的同志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遗憾的是杨锡同志已经去世了,但他留下了非常珍贵的资料——《“本地人”风俗习惯调查》。杨锡先生自己就是“本地人”,有独特的优势,他的调查无疑是非常深人和细致的。他这本油印本的资料记录了大量珍贵的语料,特别是有许多口述资料,使这份资料更显弥足珍贵。我们在探讨本地人的历史时曾多有借鉴。


县志办的同志介绍说,菁芜洲镇的本地话最正宗,于是我又辗转来到菁芜洲镇,向当地人征求发音人,我所询问的许多人都推荐小江村的陆飘,说陆先生是当地的文化名人,能说会唱,对本地人的风俗习惯非常了解。20世纪80年代他还曾是申请识别本地人民族成分的发起人之一。当时交通不便,我步行十余里山路来到小江村。小江村依水而建,风景秀丽,以一座廊桥与外界相连,颇有点儿世外桃源的感觉。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我终于见到了陆飘先生,他当时正担任小江村党支部书记。陆先生头脑灵活,知识丰富,在当地是名人。陆先生年轻时就热爱本民族文化,爱唱山歌。乡邻们一直对陆先生年轻时在当地举办的一次四里山歌大赛上的精彩表现津津乐道。当地山歌大赛是以“对唱”的形式进行,类似于打擂,有守擂有攻擂。双方即兴组织歌词内容,针尖对麦芒,难度极高。据说陆先生当年在歌台上守擂一天,击败众多前来挑战的歌手,一战成名。

通道双江镇菁芜洲镇小江村/2015.8.15/彭建国 摄


我说明来意,陆先生非常支持,爽快地答应做我的发音人,我便安心在他家驻扎下来开始调查。本地话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跟湘语有些像,因为其古全浊声母现在基本上都读为不送气的清音,但是一看声调系统,特别是发现古清入分为两类,又感觉像粤语或平话,而且它的声调系统着实让我惊奇,居然有五个平调(阴平调的45在听感上接近于55)。特别是阴上的33和阴去的44,阳上的11和阳去的22都非常接近,往往只有在比字的情况下才能分辨出来。我不得不惊叹他们真的是天生的语言大师。当时我想,一种语言有这么多的平调,莫非是这种语言被称作“平话”的原因之一?


记忆深刻的还有陆先生的热情好客。当时的物资远没有现在这么丰富。为了招待我这位省城来的“贵客”,陆先生特地宰杀了一只鸭子。菜上桌后,他热情地将一个完整的鸭头夹到我的碗里,并说这是侗家招待贵客的方式。要知道,我平日里对鸡肉鸭肉都不感兴趣,而且从不吃动物的头,家里平时的鸡头鸭头一类的是绝对不入菜的。这可如何是好?我不禁暗暗叫苦。不过,入乡随俗是肯定要的。因此可以想象我是如何“强颜欢笑”地吞下了那一颗完整的鸭头的。后来拜读曹志耘先生的调查笔记《走过田野》,他说在贵州做调查时,曾被好客的主妇连扣了好几碗白米饭。我不禁哑然失笑,这应该是我们这一行里经常会遇到的“礼遇”吧?之后几天的伙食倒是没有了鸭头,以豆角茄子为主,这是我所喜爱的。不过,每一道菜中都放了大量的辣椒。我本身是“无辣不欢”的湖南人,按理来说辣椒不在话下,但是一来他家辣椒实在太辣,二来量又太多,顽强抵抗了几天,我的肚子便败下阵来,开始腹泻,后来不得不去看医生。


在陆先生的热心帮助下,我们对小江村的本地话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在他的介绍下,我们又到了下乡、临口一带,对下乡的本地话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并对临口的杏花、五一、太平岩、中团等地的本地话进行了面上的了解。逐渐对本地话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总的说来,杏花、五一和菁芜洲的本地话是大同小异的,但是下乡的本地话则完全不同,侗语的成分明显要多得多,甚至整个音系结构也是侗语的,感觉是一种有许多汉语借词的侗语方言,或者说是一种带有“混合语”性质的语言。2003年2月,我又对第一次的调查进行了核实与补充,并在这两次调查的基础上完成了我的硕士论文——《湖南通道“本地话”调查》。
之后我们一直跟陆飘先生保持联系,其间又去过通道两次,也零散地进行了一些调查,在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过关于通道本地话的材料,引起了学术界的一些关注。十多年过去了,心里一直对这里的水土和语言有一份牵挂。2015年,国家开始大力加强语言资源的保护与研究工作,本地话也入选语保工作的“汉语濒危方言研究”系列,我也因此有幸又能对这种语言展开调查与研究。
立项之后,我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陆飘先生。陆飘先生得知消息后非常高兴,表示一定极力配合我们的工作。由于语保工作有严格的规范与要求,陆先生的年龄已经超出了老男的要求,不能再担任老男发音人,但是他老当益壮,在当地还以唱“口彩”闻名,邻里乡亲谁家有红白喜事,陆先生总是能口吐莲花,吉祥的祝福话语依具体的情境张口即来,赢得满堂的喝彩。而且陆先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喉路歌”的传承人。喉路歌是侗族音乐中十分难得的多声部歌曲,因歌中常用“喉路”作为衬词而得名。以五声中的羽、商调式为主,同时也采用羽、商相互转调(梁靓2011 )。曲调基本上以二声部为主要形式。喉路歌的音调较为低沉,唱词不多,但拖腔较长,节奏的停顿、音色的辗转均很有特点,学习的难度较大。奇特的是“喉路歌”必须用菁芜洲的本地话来唱,否则就变了味儿。这说明本地人一定是“喉路歌”的原创者。
陆先生的人脉也非常广,在我们调查本地话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供宝贵的地地道道的语料,而且在我们寻找资源,联络当地政府部门时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积极利用个人关系去县里寻求帮助。最后在县民宗局局长林良斌同志的关照下,我们找到了菁芜洲镇政府。镇政府时任领导高度重视,时任副镇长杨采妮女士特意陪同我们去小江村,组织符合条件的发音人供我们挑选,最终确立了6位主要发音人。他们是:陆飘、俞仕忠、陆凡英、邱伟泉、陆爱焕和杨继焕。
老男发音人俞仕忠先生,是2015年我们去做语保项目海选发音人时认识的。当时俞先生是地道的农民装扮,搬条小板凳,安安静静地坐在一个角落里,完全不引人注意,事实上村里原本推荐的是另一位老男发音人,但那位老先生一直推辞,并且向我们推荐了俞先生。我们通过与俞先生交谈后,觉得他应该可以胜任,但其实心里并没有多少把握,不过,在后续的调查和音像摄录过程中,俞先生无论是在反应能力、对本地话的掌握程度,还是在上镜方面,他的表现都堪称完美。而且俞先生也会唱“喉路歌”,跟陆先生还一起合作表演了一首。由于我们已经对本地话进行过比较系统的调查,因此我们很快便完成了语保工程的纸笔调查。没有想到寻找合适的录音场所反而成为我们的大难题。由于语保工程对录音录像的要求非常高,而中国的县级和乡镇级的宾馆大多处于繁华的位置,且一般临街,再加上县城一般并没有禁止汽车鸣笛,真所谓“叫卖声,鸣笛声,声声人耳”,要在县城的宾馆找到合适的场所着实不易。在多方访询之后,我们终于在县城郊区一个位置较偏的“金帝豪大酒店”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摄录场所,开始了语保录音录像工作。为了顺利完成摄录工作,我们制订了周密的计划,比如找酒店最靠里的房间,窗户上加蒙一床棉絮。走廊里安排人员值班,与其他客人以及酒店服务员沟通,请他们配合我们的工作,尽量不要弄出声音。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摄录工作。发音人俞仕忠(左)和陆飘(右)在唱“喉路歌”/2015.8.15/彭建国摄


之后便集中精力进行濒危语言志的撰写工作,需要补充调查词汇与语法。这个时候俞先生的能力才真正表现出来。我经常在湖南各地进行方言调查,遇到的发音人中能够像他那样见多识广的还真不多。他简直是位博物学家,对于家乡的风土人情了如指掌,动植物的名字及特性,山上的树啊竹啊草啊,土里的虫啊,水里的鱼啊,他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同时他又是一一位民间诗人,经常能够根据实景实情出口成章。比如他仿照“璇玑图”的形式,用“久恋同良在远方好风光照天长地”十四个字组成一首叠字诗 “久恋同良(按:恋人)在远方,良在远方好风光。好风光照天长地,天长地久恋同良。”同时俞先生也是一位潮人,智能手机、朋友圈、微信等对他来说都是“小菜一碟”。事实上,我们一直在微信上联系,探讨本地话的相关问题。哪个词该怎么说,本字可能是哪一个。俞先生也经常考一考我,发一段本地话的语音,看我能不能够听出来是什么意思。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他经常开玩笑地说,在我的影响下,他也成了研究本地话的专家了。


最后要真诚地感谢为本书提供语料的所有发音人,感谢为书稿的撰写与出版提供了专业指导以及无私帮助的专家学者与朋友。



★图书信息★



《湖南通道本地话》

彭建国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湖南通道本地话》


《湖南通道本地话》是对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境内的一种濒危汉语方言(本地话)的系统研究。我们首先介绍了调查点的地理地形、历史人文及居民人口情况,对本地话的名称与归属、形成、与源语言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接着对本地话的使用状况及学术界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然后分别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对本地话的语言特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语音部分提供了声韵调系统、单字音表、古今语音比较表、音韵特征、异读情况以及同音字汇。词汇部分从特别词、古语词和民俗文化词三方面讨论了词汇特点,并提供了分类词表。语法部分则分词法与句法两个版块讨论了本地话的语法特点,并提供了语法例句。最后我们还提供了一些俗语、谚语、谜语、歌谣、民间故事和吟诵等方面的话语材料。

★丛书信息★



一批鲜活的田野调查语料

一份珍贵的语言文化遗产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标志性成果
用一本书记录濒危语言

用一本书保留濒危语言
留住乡音,记住乡愁


“中国濒危语言志”项目是语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分为濒危少数民族语言调查保护、濒危汉语方言调查保护两大部分。规划调查濒危少数民族语言点100个、濒危汉语方言点100个,按照统一的规范,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系统调查记录和加工保存,并编写濒危少数民族语言志、濒危汉语方言志。2019年出版首批中国濒危语言志30册,其中含汉语方言10本,少数民族语言20本。




★丛书目录


<上下滑动可查看目录>

汉语方言(10册) 


《安徽祁门军话》  

《广东电白旧时正话》

《广东连南石蛤塘土话》

《广西钟山董家垌土话》

《贵州晴隆长流喇叭苗人话》

《湖南道县梅花土话》

《湖南泸溪乡话》

《湖南宁远平话》

《湖南通道本地话》

《浙江江山廿八都话》

 

少数民族语言(20册)

《甘肃东乡唐汪话》

《甘肃肃南西部裕固语》

《甘肃文县白马语》
《贵州六枝仡佬语》
《海南三亚回辉语》
《黑龙江同江赫哲语》
《内蒙古敖鲁古雅鄂温克语》
《内蒙古库伦蒙古语》
《四川道孚尔龚语》
《四川康定贵琼语》
《四川冕宁多续话》
《四川松潘羌语》
《西藏察隅达让语》
《西藏察隅格曼语》
《西藏察隅松林语》

《西藏察隅义都语》
《云南兰坪普米语》
《云南兰坪柔若语》
《云南芒市潞西阿昌语》
《云南玉溪撒都语》


<上下滑动可查看目录>


往期回顾


中国濒危语言志 | 《贵州六枝仡佬语》调查笔记

庄初升|《广东连南石蛤塘土话》调查笔记

《中国濒危语言志》:用一本书记录濒危语言,用一本书保留濒危语言
万献初| “因音辨义”与“以义正音”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此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